老宅,去往何處?
發布時間:
2024/11/12


如何與故鄉重逢,是一門生活的必修課。
2022年,陳全接到堂哥電話,告知他老家要修路,建議在老宅外圍做個圍墻,保護宅基地。
是進,還是退?
這是了解事情原委后,擺在桌面的問題。
進,蓋圍墻來分清房子與路的界限,楚河漢界、涇渭分明,大部分農村都這么干;退,舍棄“一畝三分地”,為新路讓路,給村民活動和通行留出更多空間。
是進,還是退?
不止是陳全要做出選擇,也是在向許多空置老宅提問。

老宅,去往何處
從土地里長出來的老宅,是最接地氣的地方。
雕花梁頭、磚墻畫壁、天井院落……鐫刻著五彩斑斕的記憶,流傳著祖祖輩輩的故事,也寄托著剪不斷的鄉愁。一座老宅,猶如一位慈祥的老人,懷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,每一塊磚、每一片瓦,不僅是物質的遺產,更是精神的傳承。

然而,在城市化愈發快速的今天,老宅正在消亡于城市化的進程之中。人們早已出發,老房子卻好像還沒收到消息,原地堅守,或孤獨,或沉默,接受著時間、風雨和蟲鼠的侵蝕,甚至來不及告別,就已經坍塌成殘垣斷壁。

當老宅在加速消逝,建筑師們坐不住了。
杭州的桐廬縣,曾經是一處龐大的空巢區,本地人大多已遷居,只余下稀少的人丁和荒廢的老宅。來到這里的一群建筑師,便將老宅改造成民宿,帶動桐廬縣被評為了“中國最美縣城”,讓一個被時代遺棄的地方得以新生。


△老宅改造后的民宿
民宿也好,書店也好,又或是餐廳、藝術酒店、藝術展館,為老宅注入商業思維,是其重獲新生的一個途徑,當它成為人們交流、溝通和休息的地方之時,便是再次煥發生機之時。

老宅近在眼前,鄉愁何須漂泊

并非所有老宅,都走向商業。更多的人加入“老宅新生”行動,為的是一份故鄉情懷。陳全便在其中。
占地約300㎡的老宅,始建于1985年,是陳全15歲時,隨父母從香港回到故鄉泉州,在錦亭村蓋的第一所房子。
只有一層的建筑,有極具閩南特色的雕龍畫棟,有惠安傳統水泥,也有15cm×15cm的唐山磚,地面鋪的是當時流行的馬賽克磚,頗有“中洋結合”的味道。


在那個年代,算得上是一棟“漂亮的房子”,但在陳全眼中,最迷人的風景,還是生活在里面的人,三代同堂、各得其屋,家和則萬事興。
能封存往事、安放鄉愁的,又何止是建筑本身。門楹兩旁的對聯,寫著“培植蘭桂爭清秀,昆效楷模競俊英”,是家風家訓,也在提醒子孫后代:這里是遮風擋雨的房子,更是一個叫做“家”的地方。

很早之前,陳全便確定將“設計師”作為終生的事業。1995年,立足整裝服務的美格美典正式成立,隨著業務不斷擴張,事業和家都建立了新的坐標,老宅逐漸“退隱”到身后。

“身處在新式建筑的包圍之中,與其說老宅需要我們去翻新,不如說我們需要通過老宅來尋回真實。”閩南的家族,難忘的是出發的源點,也許它不會成為名勝古跡,但始終是一代人心中的情感歸屬。


村里要修新路,是陳全開始老宅改造的一個契機,更多的原因,是希望通過建筑留住故鄉的根,讓上一輩回歸精神原點,讓下一代思鄉的歸程里,還有一個老地方可以赴約。

用設計,回答鄉愁
“復活”一座老宅,便是復興一種生活。
“老宅新生,不是從設計圖開始,而是從對先輩、生活的敬畏、親近、感激開始?!?/strong>在真正啟動老宅翻新之前,陳全做出了他的選擇:不做圍墻,房子往后留出空間。

△留出空間的新宅
按照閩南傳統,建新路或是蓋新房,都講究“能進不能退”。但陳全認為,腳踩大地的人,不能漂浮于“規則”,終究要回到生活。
不做圍墻,看似把房子的界限往后退,實則是生活的空間在向前進,打破老宅原有的封閉性,讓老宅同外界建立聯系。這個聯系,不僅是建筑上的新生,也是從文化和情感上煥新。

△改造前的水井

回歸“設計師”的身份,陳全用修正、推翻再修正的一張張設計稿,回答心里的鄉愁,也吸納了建筑師朋友們的珍貴建議,共同完成了一次“老宅新生”行動。
如今,從老宅的底盤里長出來的“昆英樓”,已經敞開了大門,家族聚會、圈子沙龍、城市會客等生活場景在這里發生,平凡而真實。這是自我的一次“出發與歸來”,也是美格整裝服務的一次實踐,成為“老宅新生”系列作品之一。

老宅新生
既是結語,也是開篇

生活的界限,是進還是退?
修復老宅,是修舊如舊,還是整舊如新?
老宅翻新,如何激活生活的向新力?
……
這些在“老宅新生”中常會碰到的問題
美格正在用“整裝服務”給出答案
用實踐,持續為大美生活提案
“舊的不去”,并不意味著“新的不來”
更多關于“昆英樓”的故事,即將上線
正如那些沉睡的老宅
等待著游子的歸來
美好在續,敬請期待
公司擁有GRS(全球回收標準)再生資源證書,這是對我們產品環保性、可追溯性及社會責任的高度認可。我們依托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,將廢舊物資轉化為高質量的聚酯顆粒,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,減少了環境污染,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我們不僅注重產品的生產與銷售,更致力于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。我們積極參與行業交流與合作,與政府、行業協會及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,共同探索再生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的新模式、新路徑。同時,我們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參與各類環保公益活動,提升公眾環保意識,為構建綠色、低碳、循環的社會貢獻力量。
最新資訊
MEGE公裝案例-鼎盛珈禾會所?|?60天,3600㎡,卷出『交付』新標桿
2025-10-14
堅定戰略,聚力前行?|?美格美典集團第三季度經營管理會議圓滿舉行
2025-10-14
2025-10-05
2025-09-25
2025-09-15